close

  楊建昶專欄
  只賦新詞
  這個周末,我本應該赴重慶之約的。
  這是一座我早已心嚮往之的城市,在很大程度上,重慶和南京很像,隨處可以找到民國的範兒,也隨處可以覓得饕餮的佳所,再加上可在夜幕降臨時,去解放碑打望一些傳說中的美女,想想都覺得可樂。
  如果真是要去重慶的話,我要在今天一早出發,從我所在的這座城市,趕到南京,然後再輾轉至祿口機場,晚6點許登上飛往重慶的一架空客320,兩個小時後,我就可以抵達江北機場。
  在這個落葉紛飛的季節,選擇一趟距離1700公里的旅行,從東南沿海飛奔大西南,只為了和神交已久的一群人談些並不沉重的話題,是一件乾凈而浪漫的事情。
  但糾結了兩三天,我還是放棄了,最重要的原因是,上上周,我已經答應我5歲的女兒,這個周末要帶她去附近的山上看紅遍的楓葉。我已經試圖跟這位據稱已經是中二班班長的小家伙解釋去重慶的重要性、必要性,但在她看來,說話算話和與爸爸一起看楓葉,是更重要的事。
  而且,最近,她一直在電腦上回看《爸爸去哪兒》這檔真人秀節目,所以她和她的很多同學們都覺得,讓爸爸陪著去做一件事,比讓媽媽陪著,更有特別的意義。就好像——媽媽抱著孩子,是件稀鬆平常的事情,而若是一個男人抱著孩子,會讓所有人對他產生好感。
  大概,就是出於這樣的心理基礎,《爸爸去哪兒》出爐了,並且滿足了很多群體的收視欲望:有男星,有稚趣,有真實的故事,有出糗的細節,當然也少不了煽情。
  據說,這檔節目的主力收視人群是已婚的女人,只有她們最清楚帶孩子的酸甜,也只有她們最有資格嘲笑笨手笨腳的男人們。從中,我想她們是可以獲得對自己的尊重,甚至是敬佩,那是一種舒服的自我認同感。
  男人帶孩子,自古以來就很難得,如今,工作的壓力,應酬的侵奪,性格的使然,不管這些是事實還是藉口,總之,男人們是極少耐心而專心地和孩子們對話的。
  從這個意義上說,《爸爸去哪兒》應該給了觀眾特別是男人們一個突然的暫停鍵的作用——讓大家有那麼一小會兒去想一想:有多久沒給孩子做一餐也許並不那麼好吃的早餐了;而上次參加幼兒園親子活動的視頻也有很長時間沒看了吧……然後,略有悵然的你,可以在某一天,告訴獨自玩耍的孩子:爸爸哪兒都不去。
  記不清是在哪一部美國電影里看過這樣一句臺詞:每一個爸爸,都是意義非凡的。同樣的,我認為,每一個孩子,也都是意義非凡的。從他們的眼眸里,我們可以知道什麼是真,所以我很贊同這個說法:10歲以下的孩子才是真人。
  寫到這裡,忍不住又去看了一下許地山的《疲倦的母親》。在這篇只有400多字的散文里,描寫了成人世界和兒童世界的截然不同:
  那邊一個孩子靠近車窗坐著……在他身邊坐著一個中年婦人,低著頭瞌睡。孩子轉過臉來,搖了她幾下,說:“媽媽,你看看,外面那座山很像我家門前的呢。”
  母親舉起頭來,把眼略睜一睜,沒有出聲,又支著頤睡去。
  過一會,孩子又搖她,說:“媽媽,`不要睡吧,看睡出病來了`。你且睜一睜眼看看外面八哥和牛打架呢。”
  母親把眼略略睜開,輕輕打了孩子一下,沒有做聲,支著頭又睡去。
  孩子鼓著腮,很不高興。但過一會,他又唱起來了。
  “媽媽,聽我唱歌吧。”孩子對著她說了,又搖她幾下。
  母親帶著不喜歡的樣子說:“你鬧什麼?我都見過,都聽過,都知道了;你不知道我很疲乏,不容我歇一下麽?”
  孩子說:“我們是一起出來的,怎麼我還頂精神,你就疲乏起來?難道大人不如孩子麽?”
  ……
  瞧瞧,兒童的眼裡,是美,是詩。在連呼吸都不暢快的如今,大人們吶,是有多必要偶爾借用一下孩子的眼眸。  (原標題:爸爸哪兒都不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y59oyvaaq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